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梅林第四卷, 命運的鏡子


Merlin, Book 4 The Mirror of Fate, T.A.Barron, 2007 Puffin Books
梅林 第四卷 命運的鏡子, T.A. Barron

梅林的第四卷,就像作者在書中最後一章「他們自己的故事」那樣子,梅林的前三卷:消失的歲月、七個悲歌、猛烈的烽火,各自傾訴著故事,作者就像警察或偵探那樣,不到現場看或是不去讀別人寫的故事,在分析事理的角度上可能會比較客觀公正,就像傳說中梅林法師在亞瑟王最後的圓桌裁判上失敗,最後生存著罪惡感應該存在那把藏在巫師帽內的長劍吧?

就如作者本身所說的,其實自己也不知所撰內容云云,因為在來台勘查小說場景時,因為警事調查身分背景促使他未細讀前三卷的梅林系列小說。前任作者在梅林三部小說出版銷售了一段時間,雖然在出版社催促之下,直接拒絕寫梅林的第四卷小說。可能前任作者不喜歡4這個數字,因為與中文的死字同音的緣故,也可能是第一任作者覺得梅林法師這個主題不應該由作者自己搪塞太多不相干的雜事,進入這個英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角色的小說中。第二任作者來台之後,二話不說,提筆寫了梅林第四卷 命運的鏡子,前後兩任作者都是美國人,但第二任作者也許反過來說,對4這個數字情有獨鍾吧?

記得應是在1997年聽我的某個同學說的,在讀了第一任作者寫的梅林的前三卷小說之後,覺得小說內容使用的英文艱深晦澀相當難懂,後來在發現第二任作者來台寫了第四卷梅林小說出版,就像小說封底的照片那樣,是個美國白種男性的作者,被問到對這本小說的意見時說:「這一本(第四卷)讀起來通順多了!」其實該同學不見得是因為外表的原因而歧視第一任作者,其實第一任作者也是支加哥地區的美國人,對梅林系列小說的內容中,英文詞彙疏漏或錯字未做編輯校正不滿意,而且在第一任作者的蒐集小說資料時,懷疑有台灣熟識同學,或是像紐約市大商研所的英文作業那樣的同學資料被採用,因此才會評論梅林的第一任作者寫的像是中東人或泰國人,甚至是台灣人或是編輯自己的同學寫的,英文程度相當不好,花錢購買閱讀時會感到沮喪或表現出憤怒。

D.B. SSN057-86-4042,
December 21, 2012,
N.C.L., Taipei City

哈比人:意外的旅程


哈比人:意外的旅程

從英文版的線上維基百科找到關於電影「哈比人:意外的旅程」的內容,「哈比人:意外的旅程是一部2012年的奇幻冒險電影,由比得傑克森執導。電影改編自托爾金1937年的同名小說,哈比人The Hobbit。我記得在2003年的家用視聽錄影帶DVD租賃店有租借哈比人的電影DVD,但是聽說是紐約貴族書店千金小姐拿來的試映的毛片,在2003年台灣地區的電影院並沒有放映。

劇情內容大致圍繞在索林和主角畢爾博與灰袍法師甘道夫出發到孤山的冒險故事,索林是矮人穿著毛絨領皮衣,看起來像是從霜狼部落來的。從維基百科上所刊載的說明原哈比人小說:「看起來對自己生活相當滿意已經中年在50歲的哈比人,儘管他自己是飛賊,但是被邀請加入的巫師甘道夫和13個矮人與帶領他們的國王索林的一個任務,"打敗巨龍史矛革,收回的孤獨山。"」因此,從維基百科上的敘述知道畢爾博是一個飛賊,而索林是一個國王。但以哈比人小說做為序幕的電影的腳本,就像玩一個RPG(角色扮演遊戲),玩家可以在時間軸上移動故事線的進展過程中改變故事線和劇本的結局。因此,像是在哈比人巫師甘道夫的灰袍階級,後來在魔戒的三部曲電影中,改變成為階級為白袍的巫師甘道夫。

在電影哈比人:意外旅程中,主角畢爾博·巴金斯面臨咕嚕的洞窟猜謎遊戲,如果比爾博贏了,咕嚕就必須讓畢爾博出洞窟,如果畢爾博輸了,就會被咕嚕吃掉。畢爾博贏得了謎語,並通過咕嚕召喚出的傳送門離開了洞窟。在電影開場時,獸人Azog首領在斬殺國王Thrór的首級之後,被索林在戰鬥中砍下了他的前臂;但是在這次冤家路窄仇人相遇,索林衝向獸人Azog倒地後像上次再一度欲使出絕技,但是在上次遭斬下前臂的獸人Azog這次學乖了,退了好幾步老遠觀察索林,最後擊敗並將索林打倒在地。畢爾博最後挺身而出保護索林免於被獸人斬首,在最後所有的冒險團成員在一群老鷹前來搭救之後完成了冒險。最後,甘道夫治療已昏迷無意識的索林,變成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DB, December 20, 2012; (Dec. 21, 2012中文翻譯)

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創傷症候群與外表心理學 Psychology Today the psychologist


the psychologist 心理學家雜誌 2012 November的專題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研究報告(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青少年能用抽象方法思考到關於他們自己和別人,代表他們對名譽、社會階級與人格分類這些複雜的社交現象,以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都有更聰穎精巧的認識與瞭解。

Psychology Today 今日心理雜誌 2012 November-December的專題是探討外貌,尤其是女人的外表在心理學上的相關探討,例如僅是一張照片是否會讓人有像親人感情互動的心理學探討。

DB, December 4, 2012,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Taipei City